小升初的失败
小升初,我去考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私立学校,光是预交学费,就要20万,家里没那多,还是借的。
很遗憾,我差了2分,没考上。我仍然记得那道题,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我写的山海经。。。
备考的时候,我是独自一人,自己做题,然后自己对答案改题。那时候我六年级,我回家做完了作业,自觉地的去做课外的练习,自己批改。没有人监督,也没有课外辅导班,只有我自己。我还是觉得蛮不容易的。
是的我失败了,对我来说辛辛苦苦准备的失败了,这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情。
家长们早已经收到了我没考上的短信通知,短信的意思是:没考上,不用来看成绩了。
但是家长们没有提前对我说,而是在成绩正式公布时,带我去亲自看了成绩。(还是有点远的)
我忘了我看成绩的时候是怎么样了。
但是我记得我第一次进入那个学校的时候,被学校的排场,学校的大,学校的豪华所惊呆了。
所以在后来,无论见到什么,我的惊讶都不会表现出来。没见过的东西,见过就行了,用不着大惊小怪。当然,内心的惊讶也许会有的。如果我能将惊讶表现出来,那说明我内心又回到小时候那样没有太多的担心,只需要单纯的去生活区面对一切。(所以我常常想小的时候真的好,有时候我心情很好的时候也会将自己放空,不回去想太多,尽情表达我的感受和我对生活的热爱。)
我记得的是那时候我开始不自信。
家长们说:是我贪玩了没努力,但是我想我已经尽力了,我把我能做的都做到了。
谁也不想失败,对吧。
我的初中就是在镇上的中学读。
我内向,沉默寡言,没有什么朋友。
我体育课的时候,时常一个人走在操场上,一圈一圈,慢慢走着。
因为没有人和我一起玩。
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走是七号跑道。
慢慢的就习惯了,一个人慢慢走,当散步了,自己胡思乱想着,自言自语着。
人生的第一个一等奖,正式开启我的创作之路
初一,有的同学就已经发表文章了。
那个时候,我正是迷茫着,不自信之际。我也兴致勃勃的去投稿,但是总是选不上。不甘,肯定是有的。但是也很无奈,好像命运如此啊。
直到我初二上学期的时候写了一篇征文《羊村反毒记》获得了一等奖,听到广播的通知,我心中非常的激动,非常的高兴。那是我的第一个一等奖。在这之前,虽然获得过很多成绩的奖状,都是二等奖,三等奖。
我仍然记得当初我把我写的文稿交给语文课代表的时候,她说“你写的是什么呀,你还是拿回去重写吧,免得你交上去老师又喊你重新写过……”大概是这个意思,觉得我写的狗屁不通,让我别交了,重写一份。我心里虽然对此感到不高兴,还是开玩笑的笑着说:“没事,就交这份。”
后来龚老师叫我去办公室,只干了一件事:夸我写得好。
后来就拿奖了,区一等奖。
我想我还是可以的啊!虽然我写了很多次,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。用心写总会成功吧!
2016年2月,初二,发表第一篇文章在《读写舫》上。
我仍然记得,截稿的那天,我害怕错过时间,我匆匆忙忙自己就提交了。那篇文章叫《书友,书友》,虽然被选上了,但是后来龚老师对我说:不应该那么着急的,文章还有很多是可以修改的。
确实,对于成功太渴望,太着急了。这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刻。
我始终记得龚老师的一句话: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。”,还和他一起比赛过改作文,看谁改得好。至于结果怎么样,我忘记了。
在一次发表文章的时候,是2017年2月了,接下来一连发表了2篇。因为想着2017年初三要毕业了,想多留下点记录。
龚老师站在讲台上说,多年后或许不再记得他讲过些什么了的时候。我深感认同。但是我会记得这位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,以后我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一定在台上向他致谢。虽然我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,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感激之情。谈到“作文”、“文学”、“语文”、“文言文”之类的,我都会想到这位老师,我的“语文”启蒙人。
整个初中在《读写舫》上发表文章4篇,征文获奖1篇,代表作有《书友,书友》《手机魔咒》《清远白切鸡》等。
最后获得了我的纪念礼物:录音笔。
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有意义的礼物,世界仅此唯一。毕竟我的那三年青春也仅此唯一。
我仍然记得,最开始的时候,龚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一个比方
“妈妈的头发像方便面一样。”
我当时想到的是小学的语文老师王老师,确实,生动形象。
这个比喻很有趣,我记下了。
于是,故事就从这个比喻,开始了。
人生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良师
你要是问老师们教的我是否还记得。估计都忘了。
但是影响却是难以忘怀的。
提到老师我不得不说我的语文老师。
小学语文老师
我小学的语文老师,王莉老师,是个温柔、稳重、又严厉的老师。
我认为她最成功的地方就是“育人”、“德育”,我说,我作为一个小学生,能在那个年龄阶段接受到良好的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,成为一个“好孩子”,我认为王莉老师是非常成功的。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,因为这种影响不是表象的,它是具有深远意义的,只有我自己才明白吧。尊老爱幼也好,诚实守信也好,最基本的道德观念,就是王老师教的。我没记下她讲的课,但是我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她的影响,学了她的“理”。
她是真正的吧心思都给了学生,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。不过总有些不懂事的会把她气哭。
(那些小学六年级,一上课就搬张板凳,在后面凑一堆玩游戏唱情歌的,不知道后面混的怎么样的,但是我知道,肯定不容易。想起他们学着抽烟喝酒,用刀子在手臂刻上喜欢的人的名字,或者一颗爱心。无知可笑。)
初中语文老师
在前文已经说了很多了关于我和龚正华老师的事。
我想我没有遇见这位老师,或许我的文学火苗就慢慢熄灭了。
他说平常我们看的作文,都是很远很远的人写的,看着没什么感受……记不起清楚了,总得意思就是:看着你身边的人写文章成功了,你也会获得激励和自信。
引用龚老师写的《2017级1班毕业活动简报(默言文学社总结)》
第二个关键词:自信。我们处在农村这样的环境之下,多数同学缺乏自信,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都细若蚊蝇;不自信还表现在干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,比如写作练习;不自信还表现在觉得作文书上的每篇文章都好,那些作者都很神秘,我们农村娃儿那里写得出那些文章来……通过三年的学习,老师每次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,没有听到同学们一句叹息声,记得有一个星期同学们连续写了3次作文,大家也没有怨言,其实这就是同学们自信的表现。记得有一期《读写舫》的魔方作文同时采用了我们4个同学的文章。由于自信,同学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了,创作了更多的好文章,同时学习语文也更灵活,不呆板。
最喜欢的是作文课,当然文言文讲的也不赖的。
我记得讲到《岳阳楼记(范仲淹)》大家说范仲淹怎么怎么好,滕子京好大喜功的不好,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挺喜欢滕子京的,更真实,大概我的心境也是如此,名利是要得,功绩也是要得,很实在。
我喜欢文言文的原因大概是我能在文中找到共鸣点吧,当然老师讲的有趣,能深入的去研究也是很重要的,毕竟我自己看也只是看的很浅显。
虽然到大学后没有了这些东西,但是兴趣不减,想来这就是当初受到的影响。
高中语文老师
高中语文老师有两个,但是我只记得第一个谢若冰老师。她指导我的一篇《归去来兮》获得了区一等奖。
是的,很认真很用心,也很在意的再教学的一个老师。不过很遗憾的是后面她离去了没有继续在我们班上教学了。虽然我是万分不舍的,但是或许对谢老师来说,是一种解脱。我在宿舍阳台远远望着她站在军训队伍前,我在想:“你们很幸运遇到了冰冰老师,要好好对她才是。”
说起来或许会有一种愧疚的感情。我记得那次公开课她提前跟我说了问题并让我提前做好一些安排。
我尽力去做好这件事情,避免各种冷场,没人回答问题之类的情况。课堂情况没有遇到我想的问题,看起来很顺利,我想能帮上冰冰老师真是让人高兴。但是后来却有些意外,她说:“后面的人太吵了,录进去了很多杂音……”具体怎么样我忘了,但是我知道——失败了。
她说她准备这一场公开课就是希望能给我们留下一些回忆,但是这个回忆破碎了。我对那些不识趣的人感到非常痛恨,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情都不知道。这件事情没有后文。
其实相处的日子回忆还是不少,但是心里总觉得多多少少有些遗憾。回想起内心复杂,想起初次见面是她站在讲台左边介绍自己的名字,我看她就像我的姐姐一样。这是第一印象。
对我来说这是最后一个语文老师。她对我们笑的很无力,很无奈。或者说到后面都快没了笑容,这是最后的印象。
总结
三位语文老师我认为是缺一不可的,他们在我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我潜移默化的受着他们的影响,才有了“萌狼蓝天”
如果说我是一个“有思想的人”我想我的思想启蒙就是来源于这三个老师,无论是生活,还是学习,还是思想境界。
真幸运。
萌狼蓝天个人博客